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究竟该如何养成宝宝排尿习惯
TUhjnbcbe - 2023/3/26 20:26:00

「来源:|我们月嫂ID:wmst69」

近年来由于西方育儿观念的进入,把屎把尿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每当谈到给宝宝把尿这件事,我们就会遇到两种说法。有的专家说把屎把尿毁一生,有的专家说把屎把尿很有必要。

(崔玉涛医生反对把屎把尿)。

(鲍秀兰医生不反对把屎把尿)。

鲍秀兰医生认可睡前和夜间把尿,这和我们的传统做法一致。

1

强制把尿有什么坏处?

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大小便,其结果是对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能力发展的破坏:

1、孩子的括约肌功能发展滞后

在孩子还没有感觉到便意的时候强行把尿,不断提醒孩子去洗手间排便排尿(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当尿液还没有装满膀胱,括约肌还没有被刺激,膀胱里的小便就被成人强制性地让孩子排泄掉,括约肌受到的刺激越少,其功能的完善就越滞后;成人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孩子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发展。

2、孩子难以建构自身的排便反射

被强行把尿、被不断提醒大小便、被强行要求解便的孩子,排便反射是由来自外界的成人指令控制,而不是孩子身体自身的神经反射。

当有外界指令的时候,孩子就遵从外界指令排便,当无人提醒或无人把尿的时候,孩子的膀胱即使已经装满尿液,他也不知道去洗手间脱下裤子坐在马桶上排尿,此时常见的情况就是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

3、孩子的人格建构遭到了破坏

孩子因自身控制小便的能力发展滞后,在同龄人都已经不尿裤子的年龄,还在尿裤子,这样的行为会遭到成人的责骂,小伙伴的嘲弄和玩笑,导致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1

究竟该如何养成宝宝排尿习惯?

宝宝四个月

当宝宝四个月左右开始可以尝试把尿,你会发现四个月宝宝睡觉的时候尿不湿通常是干的,睡醒了他才会尿尿。这时候宝宝头部能比较稳定控制,把尿时脊柱也不会明显弯曲了,把尿姿势要让宝宝靠坐在家长身上,基本成坐姿,双腿轻微分开即可,避免宝宝屁股下坠、双腿分开很宽姿势。

每天把尿时间和次数要注意!建议每天有三次机会可以给孩子把尿:早上睡醒、上午睡醒、下午睡醒。把尿时间要短,若把一分钟左右宝宝不尿就算了。其他时间是一定不要把尿。

只有频繁的把尿或者很长时间的把尿才会对宝宝不好,频繁的把尿会造成宝宝的膀胱存不住尿,或者有厌烦情绪。另外网上传播的那些肛门下坠的图片都不完全是有把尿造成的,很多中国的孩子都是把尿长大的也没有肛门下坠。夜间和宝宝睡醒觉以外不要给宝宝把尿。

宝宝七个月

当宝宝七个月能坐得比较稳就可以让宝宝坐便盆,坐便盆时间也是要选择宝宝一天中睡醒的三次,因为这个三次宝宝通常是憋尿状态,这不是强迫他尿尿,而是在他有尿意的时候给他一个把尿的姿势和信号,宝宝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是个不错的做法。

所以家长要七个月后准备个宝宝便盆,当孩子醒了就带到便盆的位置去尿尿,特别强调下妈妈最好将便盆放在卫生间里,将来宝宝自己尿尿的时候就会认准这个尿盆,避免像有些宝宝一岁左右排斥去便盆尿尿。

训练的最好时机:

让宝宝自己学尿尿的时间我们建议是接近两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宝宝自己会脱衣服,会知道自己是否有便意,然后自己主动去尿尿。过早的学习宝宝能力达不到,就会让宝宝有挫败感,容易形成逆反。所以两岁前后是训练宝宝自己控制尿尿的好时机。家长和宝宝都少了一些焦虑。

①一~一岁半以前:随天性,想尿就尿此阶段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随孩子天性,想尿就尿,不必着急排尿训练,过早训练可能造成宝宝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提示: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家长看到他们尿湿或弄脏裤子,应有意识地告诉他“宝宝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②一岁半~三岁:进行行为指导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提示:3岁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可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弄湿床铺,但不能刻意要求他们不尿床。如睡觉前不让宝宝喝大量水或吃过多水果。夜里固定把叫醒宝宝起夜尿1~2次。

③三岁后:慢慢克服尿床每次把尿的时间从原来固定的时间点逐步往后延,先半小时,再1个小时、2个小时。这样能够慢慢锻炼宝宝膀胱的储尿能力,逐步改变,直到天亮才会下床排尿为止。提示:如果过了五六岁还是尿床,医院检查一下。

关于把屎把尿的个人总结:

把屎把尿不等同于大小便训练,全年龄段都不可以作为训练手段。

3~4月到一岁宝宝,如果在大便前有外在表现,观察到这些表现后,可以把便以完成排便过程,注意时间控制在两三钟之内。

宝宝小便之前没有外在表现的,也无法预测,无法把尿,不需要刻意寻找。极少数特殊时间点可以把尿(比如唤醒之后)。大多数时间不应把尿,不应该定时把尿。

1
查看完整版本: 究竟该如何养成宝宝排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