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年纪大了,小便次数多和小便不固,是什么原
TUhjnbcbe - 2023/3/25 13:30:00

年纪大了,小便次数多和小便不固,是什么原因?两个方面调理。

中医十问歌里,有“一问寒热二问便”之说。其中的“便”就是指大小便。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小便是两个“不雅”的事物。但对身体而言,大小便就是身体代谢产物排出的两个主要途径。它们要是有什么变化,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您说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尽管大小便常连在一起说,其实却又有不同的侧重。本文主要说说小便有关的问题。

小便的异常,比较常见的如小朋友身上的问题。很多小朋友会有遗尿的现象,却随着年龄增加而自行消失。

中医认为,这是他们“肾气不固”所致。长大了,肾气充沛了,遗尿的现象也就消失了。

在遗尿之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小便问题:

1、小便频数:也就是小便的次数多。在说尿频之前,我们先纠正一个概念,很多人认为,尿频就是小便太多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所谓尿频,只是小便的次数增加,但小便的量不见得会增加,更多时候反倒有尿量减少的可能。

2、小便不固:所谓小便不固,小朋友的尿床就是一种“不固”。其实,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小便不固的情况,尤其是年纪偏大的女性更常见一些。

小便不固也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睡着后的“遗尿”,二是白天清醒时,也会有不由自主地“漏尿”。两者大致的机理差不多。总的来说,历代医家对于小便次数多和小便不固的调理,主要从肾气不固着手。

现代科学则认为,这些问题,要不就是泌尿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要不就是和泌尿系的微生物感染有关。

但据观察,单纯地从“感染”上来调理的话,很少有起到显著改善的例子。相对而言,从肾气不固的方面调治,反而更让人满意一些。

大致有如下两个方法:

1、艾灸:

既然小便频数和小便不固主要和肾气不足有关,因此,温养肾气而保证其“司开阖”之功,也就能改善这个问题了。

艾叶被称为纯阳之草,艾灸也是一种传统的温养阳气之法。常用的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四个。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式。

把生姜切取厚约0.3~0.5cm厚的鲜姜片,并用针在上面刺穿几个小孔。姜片放在穴位上、点燃的艾炷放在姜片上施灸。每个穴位灸5到7壮,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2、益气固摄:

对于肾气不固者,从中医的角度开看,益气固摄显然是基本的调理。传统的益气名方补中益气汤,适当配伍属地换、制附子即可。

如果有畏寒肢冷的感觉,可以配伍吴朱萸、桂枝;有腰膝酸软的情况,配伍杜仲、续断;同时又有小便不利、淋漓不尽的现象时,可以配伍泽泻、茯苓;有气短乏力时,可以倍用*芪、太子参。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辨证来看,主要属于脾肾两虚,膀胱气化失司,但同样也可以和“隔姜灸”配合使用。

归纳总结一下小便的问题:

小便频数、不固,在中医里主要和“肾与膀胱”两个脏腑有关,其次是肺脾二脏。但是,对于中老年、尤其是中老年女子来说,则更多是因脾肾气虚,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内经有云:“主藏精,主纳气,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

中老年女性,或因年老体弱,或因七情损伤,或因积劳成疾。以致脾肾虚弱,脾虚气陷,统摄无权,肾气亏虚,封藏失固。使膀胱气化失度,开合失司,而出现下腹坠胀,小便频急,淋漓不尽甚至遗尿。或尿后余沥,下腹坠胀而成本证。

所以,其本在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其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开合失衡。因此,应以益气固摄为主要方法。

中医传统的艾灸,借助灸火的温热刺激,将艾叶的温通十二经之功由穴而入,起到温肾助阳、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

神阙、气海、关元都是任脉上的补气要穴,艾灸它们,使温热之气可直达病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灸之可温通经脉,补益气血,扶正培元;

艾灸和益气固摄合用,如补中益气汤之益气升提,也能助膀胱气化。

由此可见,对于中老年人的小便问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小便变化,需要辨证分清其虚实。一味将其当做“感染”,是比较片面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纪大了,小便次数多和小便不固,是什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