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赵德发作品赏读之27《小老师》:自爆家丑的勇气
李恒昌
赵德发的《小老师》又名《年代,我当乡村教师》,是他当乡村教师生涯的自述和追忆,属于“非虚构性”纪实文学。
年1月,该作品开始在《时代文学》第1期“国民记忆”栏目连载。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改为《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作品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讲真话,不文过,不饰非,有生活,有猛料。它虽然写的是人生经历,但重在烛照心灵;虽然只涉及短暂的教学人生,但折射整个人生;虽然是讲述个人经历,却是当时整个乡村教育的缩影;虽然写的只是教育,但又远远超出了教育范畴,反映了整个时代,甚至整个社会。
读《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很容易想起巴金的《自传》和《随想录》。虽然他们的内容完全不同,但在思想、灵*和精神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误人子弟”: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正视,体现知耻后勇的精神。
赵德发并没有将自己的乡村教学经历视为一段令自己骄傲的“光辉历史”,而是作为一种“误人子弟”的经历长存于自己的记忆。最初,他曾将《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定名为《误人子弟》,后来根据编辑的意见作了修改。在他的自述中,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自己当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的正视。
当初他是因为“头脑聪明,成分也好,还是烈士后代”,在公社中心小学校长夫妻的提议下,经三个村的书记商量决定被推荐当小学民办教师的。“当老师是个好差使,整天待在学屋里,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要多好有多好!”论说,当父亲告诉他当老师的消息后,他应该非常高兴,并且赶紧去学校才是,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
“我抓挠着头皮说:‘我这点文化,怎么能当得了老师?’
“父亲说:‘反正要比小学生识字多。现在各村都缺老师,都是识仨教俩。’
“我明白‘识仨教俩’的意思,就是让认识三个字的人去教认识两个字的。但我想到教学的难处,站在那里犹犹豫豫。
“接了这份差使,我心里像揣了个驴驹子,既沉重又不安。我走到我睡觉的西屋,往床上一趴,心里念叨着‘识仨教俩、识仨教俩’,越念叨越是发怵。因为我的‘仨’,就像我们家春夏两季的粮囤,乏善可陈。
“那时的我,没有任何文凭。”
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临,不是考虑对自己的好处,而是考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在当时,发生在一个十五岁的农村孩子身上,显得是多么珍贵。如果不是他而是别人,岂不早已“屁颠儿屁颠儿”的啦?
对于教学中“误人子弟”的具体行为,它也是毫不掩饰:
“我狐假虎威接着上课,让二年级学生写生字,给三年级学生讲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在黑板上列出算式,结结巴巴讲完,然后让学生做课本上的两道应用题:
“哥伦比亚人民在美帝和本国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平均每天有个儿童被活活饿死。一年(按天计算)要有多少个儿童被活活饿死?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每天从黑人工人身上榨取超额利润万美元,每年(按天计算)榨取多少美元?
“一个学生问:‘老师,哥伦比亚在哪里?’
“这个问题难不倒我。虽然我没学过地理课,但从小就看我三姨用过的中学地理课本。我说:‘在拉丁美洲。’学生问:‘为什么叫拉丁美洲?’这一下把我问瘪了。我抓耳挠鳃,张口结舌。
“祸不单行,又一个学生开口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垄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把我问得更瘪。”
对自己知识的匮乏,他一点也没有回避。这样的“窘事”,放在其他自传作家那里,或许会被统统隐去。但赵德发没有这样做。
一个关于字帖的故事,可以窥见赵德发的胸襟。
“意想不到的是,我走下讲台巡视,发现有一些学生用的字帖不是我写的,上面的中楷圆润、娟秀、挺拔、整齐,比我写得要好上十倍!就连我的亲弟弟,也没用我写的字帖!
“这是对我的否定与羞辱啊,比喊我的小名还要严重啊。我面红耳赤,心跳加快,不敢再在课堂里来回走动,而是坐在讲台上假装看书。等到下课,学习委员把作业收上来,我抱回办公室里放着,觉得那是一大摞批判稿,每一张都在批判和控诉我这个老师的假冒伪劣。
“这个字帖是谁写的?我稍加端详,便猜到了一个人,那是退休校长宋世贵。我见过他写的字,就是这个样子。他儿子宋家快,在我教的班里上三年级。
“放学回家,我问二弟:‘那字帖,是宋家快叫他大大写的?’
“二弟说:‘你写的字帖不好,有的同学叫宋家快找他大大写,他大大就写了。我也叫他写了一张。’
“见我脸色难看,二弟说:‘你写的就是比不上人家。’
“我只好点头称是。”
《年代,我当乡村教师》在《时代文学》连载时,李朝全先生在“主持人语”中指出:“作为一名才读了几年书就辍学的十五岁少年,他被时势推到了小学教师的位置上,硬着头皮去教那些与他同龄或比他辈分还高的学生,他感到了为难,感到了知识贫乏的羞耻,同时也激发了他的知耻近乎勇,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从此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赵德发的这段工作经历,实质上也是他自己的精神发育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历练,他后来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有影响的作家。”这样的点评,可以说十分中肯,也指出了问题的实质。
“自暴家丑”:对私心和不洁思想的披露,体现直面灵*的勇气。
他敢于自爆“女神”对自己的嘲笑。“我对自己的发言很自信,因为写出后给学区校长看过,他说写得可以。然而念着念着,忽听左前方有压抑着的笑声响起。我用眼睛余光一瞅,发现那是几个年轻女教师,都是未婚的大姑娘,坐在一张床的下铺上,一齐看着我笑,还捂住嘴怕笑出声音。其中一个特别漂亮,面色白嫩,用现在的话说,是我心中的‘女神’。我想,这是怎么回事?是我写得不好,还是念得不好?那时来不及多想,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念稿子。然而,女老师们还是笑,那位‘女神’笑得特别厉害,让我几近崩溃,声音也抖手也抖。我此时后悔写这么长的稿子,居然三千多字,让我像跑三千米那么艰难。我趔趔趄趄终于跑完,急急忙忙爬到上铺,一头扎到我的铺盖卷上,自卑情绪像冷水一样浸透我的五脏六腑。我绞尽脑汁,猜想自己究竟在哪个方面出了问题,竟然让她们笑个不停?
“我低头看见自己的腿脚,觉得找到了答案。我开会穿了一条旧裤子,因为是几年前做的,身体长高了它却不长,就把一段小腿暴露在外。天气渐凉,我按农村人习惯,不到冬天不穿袜子,又没有洗脚的习惯,两只脚背已经皴了,黑乎乎皱巴巴,非常难看。
“原因找到,我更加自卑,膀胱充盈也不敢下床,直到散会之后才敢去厕所。”
他敢于自爆因为“小气”不肯借裤头给最好的同事。“我们刚上了一个月的课,寒假到了。回家的头一天晚上,我们在教室里唱歌说话,很晚才回宿舍。胡怀美在路上扯扯我的袖子,让我停步,然后吞吞吐吐问我,能不能借给他一条裤头,回去穿着走亲戚。这事让我既惊讶又犯难。我早就发现,胡怀美每天都光着屁股睡觉。在那时,农村人不穿裤头是很普遍的现象,我是当了民办教师才穿上了裤头。我来学习时穿了一条旧的,到县城后又买了一条新的。胡怀美家里穷,兄妹八个,他发的民办教师补贴,可能是全部交给了父母。但是,裤头这玩意儿涉及个人隐私,我不想借给别人用。我就说,我的旧裤头破了,其实只有一条,没法借给你,你去买一条吧。他听了很是失望,回去脱掉衣服钻进被筒,闷闷不乐。”
赵德发事后对自己的“小气”感到了后悔。因为他不知道胡怀美第二天买没买裤头。几十年来,一想起这事赵德发就非常内疚。
他敢于自爆自行车挂牌时的私心。“翠娟走后,我和父亲发生一场争执。那时公安部门规定,买了自行车要登记领证。父亲让我去派出所办证,证上写他的名字。我听后恼怒,觉得自己是个堂堂的人民教师,骑着车子抛头露面,车本上竟然不写自己的名字,岂不是丢人现眼?我不同意,与他争吵。父亲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气得跺脚,声泪俱下。后来父亲终于妥协:唉,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其实,父亲让我写他的名字也有道理。因为买一辆自行车,就像今天买一辆小汽车,那是家庭中的一个大件。购车款中,虽然包括我每月交给父亲的部分工资,但主要是用了家里的钱,自行车产权归我,他不好向其他子女交代。当时,我只想到自己的面子,没想到父亲的难处。好在,弟弟妹妹没对此事提出异议,让我独享了这辆车。”
他敢于自爆私看私藏 投向大陆的宣传品。“突然发现路边草丛里有一本花花绿绿的小册子。捡起一看,封面上是一位美女的彩色照片,上面印有‘凤飞飞’三字。最右边,竖行排列着一句话:‘让三民主义飞向大陆’。
“我突然明白,这是国民*的空飘传单,便急忙将它扔到了地上。然而,凤飞飞还在那里向我微笑,让我挪不动脚。我看看四周无人,再次捡起装进衣兜,推着车子急急走掉。
“我捡到的这一本,交不交上?
“我犹豫了半天,实在舍不得,便揣到身上,回家藏了起来。结婚后我搬家进县城,依旧将它带上。”
要知道,当年藏匿国民*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品,是要治罪的。但他却偷偷藏了起来。
他敢于自爆当老师时偷看*色小说《少女之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古城联中有《少女之心》传入。暑假后的一天晚上,有一位刚分到这里的青年教师神秘兮兮地问我,想不想看《少女之心》。其实,早在年左右教育部门开会,领导就讲过,有这么一本*色小说,*性非常大,要求哪个学校发现了立即收缴、查处。我对那位青年教师说,你拿给我瞅一瞅,他就将一个笔记本拿给了我,说他是暑假里向别人借来抄下的。那篇小说不长,一万来字,内容是一个叫曼娜的少女,回忆她与表哥以及一位男同学之间的三角恋情。这小说,“*”就“*”在曼娜讲她的强烈性冲动,讲她对男性的深刻渴望,让我看了很受刺激。看完还给那位老师,我只说了一句:别传给学生。”这是他作为一个人和作为为人师表教师的真实与良知。
他敢于自爆羞于写入日记的事情。年赵德发在未婚妻等人的劝说下,企图“混入”大学。对于这件事,他一直讳莫如深,轻易不敢提及,甚至不敢记入自己的日记。但是,在这部书中,他不再遮掩,也不再回避。他介绍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也说清楚了怎样依靠父亲获得的推荐名额,甚至填表时怎样“昧着良心”填写文化程度为“初中”。最后,他不仅没有为落榜而难过,而是为没有考上而庆幸。
这些内心的“秘密”,甚至说心中的不洁、不纯都被他一一写了出来,是对他人性的检验,也使他的人格在不完美中增添了应有的光辉。
真情实录,对社会现实和时代弊端的指陈,体现忧国忧民的意识。
《小老师》不仅写出了赵德发本人那个特殊时代的个人经历和人生秘密,而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从中让人们看到诸多鲜为人知、触目惊心的事情。
它准确形象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治氛围。“每天早晨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最新指示,学习上级要求学习的《共产*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学习《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上的重要文章,学习上级发的学习材料,学习县里公社里发的文件……一人读,众人听。读过一段,大家还要讨论讨论。
“吴芬老师说,革命来革命去,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了。她还说,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用‘五环节教学法’。宋振潜说,他那时也用。吴芬说,没想到,过了几年就不让用了,说是修正主义的东西。前几年又让突出*治,要把突出*治落实到每一个小数点上。现在又是学工学农学*,文化还到底要不要了!”
“把突出*治落实到每一个小数点上!”一句话,道出了那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和教学上的最大悲哀。
“用红领巾做裤头”,揭示生活的无奈和时代的悲哀。“商店里有时会卖不要布票的裤头,这也成为一些不想光着屁股睡觉的年轻人的首选。有一位农村青年去县城买,见了漂亮女售货员心情紧张,他本来要问‘有不要布票的裤头吗’,却说成了‘有不要裤头的布票吗’。女售货员莞尔一笑:‘有,这里的布票,都是光屁股的!’他闹出的笑话,在我们县广泛传播。还有这样一件怪事:红小兵戴的红领巾特别畅销,因为不用布票就可购买。人们买回去,多是做裤头。我老婆年轻时在板泉公社综合厂缝纫店干,经常接这种活儿。如果巧妙拼接,两条红领巾可做一条三角短裤。她手法娴熟,面料一点儿也不浪费。她也想给我做一条,但因为还没结婚,不好意思送裤头,我才得以幸免,没让红领巾包在我的臭屁股上。后来,上级发现了红领巾热销的异常情况,发下通知,要求拿着学校介绍信才能买,让那些节俭之人大失所望。”
红领巾本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只能戴在孩子的脖子上,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不是被没有布票所迫,谁会想到用红领巾去做裤头?
(本文摘编自李恒昌著《大地上的歌吟·赵德发创作评传》,时代传媒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年8月出版,定价:62元。)
作者简介:李恒昌,男,汉族,铁道战备舟桥处*委书记,济南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签约作家。先后出版文学作品10部。散文随笔集《爱之苍茫》获第八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文学评论《王小波小说误读》获第八届中国铁路文学奖。近年创作完成并陆续出版“当代作家创作评传系列”之《莫言创作评传》《王蒙创作评传》《铁凝创作评传》《张炜创作评传》《赵德发创作评传》等九部,主持创作大型组诗《泉城九歌:济南之诗》《大地飞歌:中国高铁组诗》、报告文学《:铁血舟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