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多照样长结石?可能是你没喝对!可以尝试多喝几个品种的饮用水,同时一天的饮水量要够,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2~3升
医院检查确诊结石,医生可能会问“平时是不是喝水比较少”?患者的回答并不一定“是”。事实上,确实有些人平时喝水也挺多的,为什么也长结石?喝水跟结石到底有什么关系?该喝什么样的水、怎么喝更利于防结石?
水质是影响结石的主因之一
结石在人体内是怎么产生的呢?临床上将肾结石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部位结石,下尿路结石指膀胱和尿道结石。上尿路结石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高峰期是35岁,女性是30岁和55岁。
临床上,除了部分膀胱结石患者可能是由长期卧床或代谢异常因素引起以外,其他部位的结石基本是由肾结石发展而来的。肾结石属于一种生物矿石,可以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和*嘌呤结石,其中较多见的是草酸钙结石。
结石的产生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除了受年龄、性别、经济水平、饮食结构、气候、代谢水平和遗传因素等影响,一个地区的水质也可能成为影响当地人结石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结石,该喝什么水?
多喝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肾结石,但临床上有些结石患者平时喝水也挺多的,为什么还长结石?不加选择地一味多喝水,未必都能起到防结石的效果。不同的饮料(包括水、茶、牛奶、啤酒)各有特点,想防结石,喝对了才有用:
自来水
现在的自来水一般经过加氯处理,正常情况下经加热氯气可散去,但建议大家不要喝经过反复煮沸的自来水。
矿泉水、纯净水和蒸馏水
纯净水是自来水厂经过蒸馏和过滤等方法处理后产生的,矿泉水是直接从泉水中采集或者从地下采集而来,而蒸馏水主要通过蒸馏而来。其中,蒸馏水由于缺乏矿物质,长期饮用无益。而矿泉水中含矿物质含量较高。
井水
临床上出现部分地区的人长期饮用同一口井的井水,结果都长了结石。一般人们在打井时是不知道水源质量的,有些井水可能含有大量碳酸钙、碳酸镁成分,所以,在不明水质成分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期大量饮用井水。
茶
临床发现,长期饮用浓茶的人患结石几率较不饮用浓茶的人要高。因为茶中含有草酸、鞣酸,可以形成草酸钙结石,特别是浓茶。但茶叶中还含有少量草酸和咖啡碱,可提高人体对钙的排泄率,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喝淡一些的茶,并减少饮用量,大约每天5~10g茶叶,喝一两道淡一点的茶。同时,喝茶时间还要注意与含钙高的食物错开。
牛奶
奶源有保障、生产合格的牛奶可以放心饮用。不过,有些人可能喜欢晚上喝牛奶,因为其中含有的色氨酸有助于睡眠。这对一般人而言问题不大,但对于已经有肾结石的患者,建议晚上不要喝牛奶。因为大部分肾结石属草酸钙结石,而夜间刚好是人体结石成分分解高峰期,牛奶中含钙量高,所以睡前饮用牛奶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草酸钙沉淀增加。
啤酒
啤酒有利尿作用,有些人因此认为喝啤酒可预防结石。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喝啤酒可以降低结石的发生率,但前提是饮酒量不能过大,男性一般控制在一天2罐,女性一天1罐,超过了这个量反易导致尿酸增多,可引起尿酸沉积而促进结石发生。
选对水,防结石还应这样喝
选对了水,想预防结石,一天加起来究竟需要喝多大量、怎么喝才更有效呢?
保持足够的饮水量有助于防治肾结石,建议饮用水种类要多,不要长期饮用同一种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2~3升之间,同时少量多次饮用。
如何知道你的饮水量是否足够?可通过观察小便来判断:如果当天小便很清亮,说明饮水量够了;如果小便颜色偏*,可能提示饮水量不足,需要适当增加。建议大家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要在口渴之前就饮水。
结石的产生和排出都与饮水量有关,如果饮水量少,结石是很难自行排出体外的。一般建议正常人每天的饮水量在2升左右,如果遇到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反复长结石或与生活习惯有关
有部分患者反复发生结石,即使经过手术取石后仍再发生结石。这种情况下,可能就要考虑一下结石的产生是否跟生活习惯有关,可适当改变饮食习惯,比如换一些食物或者多喝几个品种的饮用水,或许对预防结石的复发有一定的效果。
得了肾结石,在排石过程中有不少患者会出现肾绞痛,医院医生可能会开止痛药。这类止痛药会减少肠蠕动,如果这时候饮水量增多会引起胃内的水潴留,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应更缓慢饮水。另外,天气炎热时,患者应尽量待在空调环境中,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出汗,增加排尿量,有助于结石排出。
科室治疗特点:
医院内一科(糖尿病专科)中医治疗团队采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内服、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中医穴位针刺、拔罐、中医穴位推拿等,治疗关节疼痛、风湿疾病、胃痛消化不良、老慢支、颈椎病、腰椎间盘疾病等常见疾病。
我科同时也是安庆地区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医糖尿病专科,专科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方法,治疗措施丰富多样,除常规降糖方法之外,采用多种特色治疗手段,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