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哈佛大学。
在学校的桑德斯剧院,正在举行一个颁奖典礼。
主持人说:今天能拿到这个奖的,都是科学界的骄傲…
但仔细一看,又好像有哪里不对劲:空中突然飞起了纸飞机…
有人穿着啄木鸟的衣服,上台领奖;
有人突然脱下胸罩,捂到了旁边人的脸上;
有人在台上喝起了酒;
有人转起了呼啦圈,有人开始cosplay起各种奇怪的生物…
这些看着不太正常的人,其实正在这所知名学府里,领取一个正儿八经的奖项:另类诺贝尔奖(也称搞笑诺贝尔奖)。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教授、博士,颁奖嘉宾中,更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是,乍听之下,他们的研究项目,和正经科研不太一样:
折断一根生的意大利面,为什么永远不会断成两根,而是三四五六七八根?
啄木鸟啄木时,眼球为什么不会飞出来?
空的啤酒瓶和满的啤酒瓶,哪个更容易把人打成痴呆?
有人把这些科学家的迷惑行为记录了下来,拍成纪录片:《趣味科学》
壹
尿急
众所周知,在许多不得已的情况下,人都会憋尿。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尿急的情况下,人们会为了赶紧解决生理需求,会做出冲动的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次,科学家玛丽安·图克和同事到商场买东西。
和其他商场一样,她注意到收银台前,摆满了零食和小商品。
不少顾客在等结账时,都会顺手往购物车上扔一两块口香糖。
玛丽安知道,在营销学上,这种行为称之为“冲动购物”,因为放在这里的商品,体积和金额都小,人们在排队的过程一般都会抱着“顺便”的想法买入。
但这天,玛丽安观察到一直有冲动购买倾向的同事,今天并没有买东西的打算。
一问才知道,同事在憋尿。
一直对神经学很敏感的玛丽安,不由得联想:膀胱爆满的时候,会影响人做决定吗?
在观察了周围上百人在尿急时的表现后,玛丽安找来10名志愿者,进行实验。
官方给出一套选择题:你会选择在明天拿10欧元,还是选择在一个月后拿70欧元?
志愿者分为急和不急两组,开始做题…
一边的志愿者在连喝两杯水之后,开始坐立不安…
另一边神态自若,优哉游哉…
实验结束后,玛丽安发现,在勾选选择题时,急着排尿的人,会倾向于选择来得晚但更大的报酬;
而不急的志愿者,几乎都选择了来得快但少的报酬。
经过检测,玛丽安发现,人在尿急时做决定,会更偏向于保守和谨慎。
这是因为,在进行膀胱控制时,大脑会自动抑止活跃思维,激活大脑中自控能力的部分,不自觉增强了自控能力。
专家们还观察到,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每当进行重大决策和回应时,都明显在人有三急的状态。
这更有力地说明了,膀胱控制对冲动抑制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科学家也很贴心地表示,虽然尿急对做决定有好处,但长期憋尿会让身体出现尿*症和结石等问题,所以憋尿需谨慎。
贰
啄木鸟
年的另类诺贝尔奖颁奖礼上,戴着啄木鸟头套的鸟类学家伊万·施瓦布,上台领奖。
除了是一名鸟类学家,伊万也对一切生物的眼睛也很感兴趣。(虽然我也不知道两者有什么关联)
一次在乡下度假,伊万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啄木鸟。
看着没有一刻停歇的啄木鸟,伊万觉得这种生物太神奇了:每秒20下,不断撞击树木,一天下来,至少啄了一万两千次树。
这相当于以14公里的时速,把一个人的脸摔到墙上,每天摔一万两千次…
伊万有两个疑问:这么高强度的晃头,啄木鸟的眼球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啄木鸟会不会偏头痛?
伊万找来一架高速摄影机,窥探啄木鸟的一天。
在摄影机的帮助下,伊万发现了啄木鸟称霸晃头界的原因:
第一,当它每次敲击树干时,鸟类特有的瞬膜,会帮忙固定眼球、抵挡木屑,就像车上的安全带一样,固定住眼球,不让它掉出来。
第二,啄木鸟没有脑子。它微缩的脑子部分,被全部压缩在头盖骨里,无论多强烈的晃动,都不会损伤它的大脑。
每次啄木时,啄木鸟受到的冲击力,都会被下颔骨吸收,并分散传递到肌肉里,肌肉和骨头会紧紧包住头骨,形成保护…
伊万很兴奋:了解了啄木鸟的头,人类就可以拥有坚硬的头盔了!
叁
爆头
在颁奖礼上,获奖者史蒂凡·博力格尔博士,突然用头敲开了啤酒瓶。
他并不是在自残,而是用行为艺术宣告自己的成功。
在瑞士伯尔尼,有一间神秘的实验室。
这里的精密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出,不同物体对人类的冲击力:
比如,用机器模拟和估算出逮捕过程中,嫌疑犯被警方压制时,受到的力度压制;
比如,突然被扎一刀时,人的血是怎么流出来的;
还有一个坚强的头盖骨,每天都要经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实验…
一次,实验的主导者史蒂凡,在酒吧目睹了一次打架斗殴事件。
有人抄起满瓶子,有人砸下空瓶子,最后都伤得不轻…
在一旁喝闷酒的史蒂凡,突然有了研究课题:打架时,是用空瓶子还是满瓶子,才会让人的头骨瞬间爆裂?
他用凡士林和纸皮黏合,做出几块合成头皮,分别放在空的和满的啤酒瓶上;
铁球从高处落下,满的啤酒瓶在30焦耳的压力下,砸个粉碎;
而空的瓶子却可以忍受40焦耳的撞击…
史蒂凡得出结论:当瓶子内部装满液体时,内部充满压力,轻微的变形都会导致瓶子破碎。
也就是说,用空瓶子打人,会更容易让对方爆头。
但科学家仍然提示:虽然打架时,用满的瓶子比空的瓶子安全,但大家还是应该以和为贵,不要打架。
《趣味科学》是法国纪录片,拍摄于年。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