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膀胱肿瘤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十一位,在男性排名第七位,女性排名第十位之后(我国相同),男性是女性的3.3倍。
大约75%的膀胱肿瘤病人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其肿瘤局限于粘膜层或是粘膜下(T1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但存在有一些不足与暇疵。
如果肿瘤较大(大于1cm),则行分块切除,多块肿瘤组织用EILK吸出也容易引起肿瘤种植,这种碎块式切除与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相违背。因为电灼肿瘤组织焦痂形成而难以辨认层次、导致切除时解剖层次不清晰。电切还可以造成一部分肿瘤的病理组织挤压变形\破碎,很难使标本含有肿瘤的基底及肌层,也就无法达到精确的病理分期,影响病理组织学准确分级出现偏差,临床上高达9%~49%患者的肿瘤分期被低估。
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可以达到33.8~36%,使患者短期内需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这也是导致膀胱肿瘤高复发性的主要原因。
输尿管开口处的肿瘤更易损伤输尿管壁段而导致尿液返流等。
因此,医院泌尿外科病院程永毅教授借鉴消化内科治疗浅表性肿瘤的方法衍生出了“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技术,弥补了TURP的一些不足。
手术方法如下:
使用设备:德国ERBE泌尿外科工作站具有高压水束、电刀集一体的功能。
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优势:
高压水束形成的水垫在肿瘤基底部位形成了人为的操作空间,使膀胱黏膜各结构清晰可辨,增加了手术中医生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系数,尤其在膀胱底部进行操作更有优势,因为拉大了膀胱肌层与肿瘤的间距,也减少了闭孔神经反射与膀胱穿孔发生的机率。
?水垫效应使肿瘤组织与膀胱肌层界限清楚,减少手术过程中切割不彻底的情况。如手术过程中发现局部抬举不理想提示局部肿瘤肌层浸润可能,具有肌层浸润的警示作用
水垫效应可使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膀胱肌层清晰可见,对血管、淋巴管壁产生挤压使其流动受阻,有阻止肿瘤细胞在手术过程中的局部种植可能,有效的精准电凝止血和组织切割,优于TURBT的切割后止血的过程。
BT-ESD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黏膜下分离切除与取出,提供较TURBT更为准确的病理标本进行诊断分期,对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方案、判断预后及确定随访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输尿管开口附近肿瘤行BT-ESD,有效保护了输尿管壁内段肌层,防止了术后尿液反流,减少输尿管口狭窄、闭锁的发生,术中无需留置输尿管双J管。
微创经典,行业标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