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豆腐也能吃出毛病来?
提到尿结石,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患者得了这病痛不欲生的那幅可怕的场景。
图片来源见水印一直以来,不少人总喜欢把这种病和老百姓常吃的豆腐联系起来,有人说“豆腐吃多了会得尿结石”;还有人说“豆腐菠菜吃多了会得尿结石”;更有人说“得了结石病的人就不能吃豆腐了”......总而言之,豆腐俨然成了导致尿结石的“罪魁祸首”。
菠菜豆腐汤,图片来源新浪
喜欢吃菠菜豆腐汤的小伙伴担忧地问蝌蚪君,以上说法到底靠谱吗?以后还能不能安心吃豆腐了?
首先,蝌蚪君给您吃个定心丸,上面的说法,没一个对的!
什么是尿结石
我们常说的尿结石,医生称之为尿石症,多数发源于肾(原发性膀胱结石也有,但比较少),随后可沿着尿路移动。停留在肾脏与输尿管,称之为上尿路结石;停留在膀胱与尿道,称之为下尿路结石。
结石的位置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比如说,上尿路结石往往会引起腰部疼痛,而下尿路结石则以排尿困难为典型表现。
尿石症的原因有外与内两类,前者如某些药物、感染等,后者如如代谢异常等。
肾脏剖面图,图片来源pixabay
那尿结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小炉子。它们需要燃料(养料),也会产生废渣(代谢废物)。这些废渣当然不能放着不管,正常情况下,它们会被血液循环送到肾脏,而肾脏是一个高明的废品处理系统。
一方面,血液送来的东西,除了血细胞与蛋白质之外,它来者不拒(反过来说,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往往提示疾病,比如尿石症可引起血尿);另一方面,它目光敏锐、持家勤俭,可以把有害的东西通通赶到尿液里,对于有用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则根据情况回收。
举例来说,天热、出汗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肾脏就会多回收一点水分。
从这个角度说,肾脏是人体最脏的器官,各种各样的代谢废物都在其中汇集。假如代谢出现异常,草酸、尿酸和钙增多,它们可能在肾脏里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盐类,进而演变为结石。
尿路结石的常见类型与特点,图片来源作者
如何预防尿石症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结石的出现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尽量降低肾脏内草酸、尿酸和钙等物质的浓度。
具体实行起来,有两个办法:
首先,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多喝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应该每天摄入1.5升-1.7升水分;在水的选择上,最好以白开水为主。
咖啡、含糖饮料固然可以补充一点水分,可也会促进排尿,一加一减,很容易越喝越渴。
图片来源pixabay
其次,尽量减少尿液中的钙。注意哦,这里要强调一下:是“减少尿液中的钙”,不是不吃钙。
一方面,历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钙摄入普遍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患者被结石搞怕了,虾皮、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一概不吃,结石症反而复发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钙有两个冤家对头。
一个是草酸。菠菜、花生、浓茶、番茄、芦笋等常见食物中都含有不少草酸,它们在肠道里遇到钙,便会彼此结合、形成草酸钙。
人体没有办法吸收草酸钙,只好将其送到粪便里。反过来说,如果食物中的钙含量太低,草酸最终会进入尿液、增加尿石症的风险。
另一个是钠。钠与钙可谓水火不容,血液中的钠多了,就会把钙“驱逐”到尿液中,进而增加尿石症的风险。
草酸的分子式,图片来源化工网
所以,要适当补钙、少吃点钠。最后,尽量减少尿液中的草酸、尿酸。
减少草酸的办法上面已经说过,不再赘述;要想减少尿酸,就得管住嘴——研究显示,长期、大量摄入动物性蛋白是尿结石的危险因素。
所谓动物性蛋白,即肉里的蛋白;肉吃得太多影响到代谢就可能引起高尿酸,进而产生尿酸盐结石。
此外,如果已经患有尿石症,那么,前面提到的高草酸食物最好少吃一些。实在很想吃的话,可以在烹饪上下点心思:草酸可溶于水,过水可以去掉一些草酸。
研究显示,煮可以大大减少菠菜中的草酸含量,焯水次之,爆炒的效果最差。
豆腐还能不能吃了?
回到文章开头小伙伴们问蝌蚪君的问题:还能不能安安生生吃口豆腐了?
我们都知道,南豆腐、北豆腐、内酯豆腐,都是大豆制成的。大豆里与尿石症有关的物质,主要有两种,一是钙,二是草酸。
钙我们说过了,适当吃一点对身体有好处,与菠菜一起吃更是能减少菠菜里的草酸,进而降低结石的风险;草酸则复杂一些。
大豆本身的草酸含量不低,但是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要加水磨成豆浆,此后又长时间加热直至煮沸,所以,豆腐里的草酸含量非常少,属于正儿八经的低草酸食物。因此,不管是健康人还是尿石症患者,吃一点都无妨的。
总之,好多传言看起来有点道理,其实是在不了解人体的情况下瞎猜;反之,了解一些生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M/OL].人民卫生出版社,[-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