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天干地支在古代时的应用有哪些
TUhjnbcbe - 2025/7/18 9:48:00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

作为一种流行很久的学说体系,阴阳五行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广泛影响,很多明清小说中常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这节只从文学角度介绍部分天干和五行搭配的典故。

一、甲乙

甲乙二字非常形象,甲指芽苗破壳而出,乙指条蔓弯曲生长,甲乙中包含着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木”之精神,所以甲乙在五行中是属“木”,甲是“阳木”,乙是“阴木”。

先介绍词汇“甲胆/甲木”和“乙肝/乙木”。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

众所周知,中医和五行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都各有阴阳归属,清代《医宗金鉴》卷三十五有“十二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当然这首歌并非清人原创,至少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和万民英那本著名的神棍书《三命通会》上都有。

胆作为六腑之首,和五脏之首肝同属木,故而胆又称“甲胆”,肝又称“乙肝”,下面丙丁到壬癸都有指代。不过这里的“乙肝”不是今天我们说的“乙型肝炎”而是就指肝脏。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腑为阳为表,肝、心、脾、肺、肾为五脏,脏为阴为里,脏腑互通阴阳、互为表里,这是中医和五行结合的内容。

有时甲乙等天干还能代表方向,但使用极少,因为实在不方便,比如甲乙-木-东方,便有个词叫「面乙」指朝东,唐代黄滔《黄御史集》唐黄先生文集卷之五:

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峯,靣乙臂坤,石嵌松瘦。

二、丙丁

丙丁在五行中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所以丙丁有很多词汇就与火有关,例如“付丙/付丙丁”就是个很常见的词汇。

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虚吃惊远奏阳关曲,真幸事稳抱小星禂”:余不多及,阅后乞付丙丁。

意思就是废话不多说了,看完记得烧了。

再例如清代陈端生《再生缘全传》(清道光二年刻本)卷十三:这般密本留何用,览完时,就合撕撕付丙丁。

“丙丁神”、“丁女”都可以指代火神。说到火神,当然还要提到楚人先祖祝融一族,相传在重黎被帝喾处死之后,他弟弟吴回和吴回的儿子陆终继任火正,后来「回禄/陆」也成为火神的代名词之一,明清小说里说到火灾经常使用这个词,如《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与甲乙类似,丙丁也可以表示方向,丙丁属火属南方,「丙向」就是南向,看风水的人常会说的「壬山丙向」其实就是指坐北朝南。

三、戊己

戊是明母开口一等,按语音发展规律应该读如茂或牡(反正我老家茂牡音近)才对,不知怎么就念成了wù,据说是因五代时期避朱温他曾祖父茂琳的名讳改掉了。

戊己在五行中属土,也是戊为阳己为阴,所以「戊己」也会被用来代替土,此外「青戊」也会被用来代指大地。例如苏轼《思无邪斋赞》:

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周髀算经·日高图》:凡甲乙之方黄色,戊之方青色。

唐代李籍为之注解:上天名青丙,下地名青戊。

四、庚辛

庚辛属金属西方,所以太白金星傍晚出现在西边时叫长庚星(凌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星),下图月亮右边是金星。

西方主谷,庚也可代指粮食,加上后面要说到的癸(指代水),“庚癸”就成为告贷粮水的隐称,这个用法要追溯到《左传·哀公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后来“庚癸之呼”就指向人借贷,“庚癸诺”就指同意借贷。

清代陈鼎《东林列传》卷十四:

北方告急,边饷不支,外有庚癸之呼,内无度支之蓄。

《红楼梦》中还以“庚信”指月经,可能与庚癸相连有关,第六九回: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呕酸,恐是胎气。

这里就是指三个月没来月经。

由于古人的粗心,“庚信”和“庾信”经常弄混,以至于阅读提及庾开府的文字时总觉得哪里怪异非常。

五、壬癸

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所以壬癸组词通常与水有关,比如温泉之神称为「壬公/壬夫」,传说中玄冥一族后代壬夫娶了祝融一族后代丁女(丁芊),水火交融之下便成了温泉神,也是挺合理的脑洞。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天癸/癸水”则指“元阴”,即“肾精”,男女发育性成熟时则“天癸至”,《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

此外,「天癸/癸水」也被用来特指月经,明清人称月经为“红潮”、“入月”、“桃花癸水”之类,如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梨花》:怪底守身如处子!且十八九岁,天癸未至。今若此,复何疑哉!

天干与五行含义结合的词汇大抵上就是上述这些,其他与五行无关的没有列举,比如科甲、厶乙、同庚这些。

首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干地支在古代时的应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