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
TUhjnbcbe - 2025/7/2 16:59:00

整理这篇分享的时候,想到了疫情期间在网络上看到的那部贺岁片《囧妈》。

有这么一幕,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

在火车上,由徐峥扮演的徐伊万被妈妈进行着度无死角、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管控,吃多少肉,怎么吃肉;喝多少水,喝什么水,什么时候喝水,婚姻怎么继续,要不要生孩子……

终于,在一系列密不透风的控制之下,徐伊万被激怒了,他对着自己的妈妈大声喊道:

“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这么多年,难道你就没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但是,妈妈却被儿子的反应惊呆了,伴随着不解、委屈、伤心和不甘心,她说出了那句让人似曾相识的话:

“你怎么一点儿也不乖啊!”

你看,在她的眼中,人到中年的儿子还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甚至是连青春期都还没到,小小的,乖乖的,对妈妈无比依赖,也无比信赖。

想必他们当初一同度过的时光,虽说是辛苦了些,但却也很有幸福感,因为那种被需要、被信赖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太幸福了。

但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儿子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他不想被捆绑,更不想被控制。

她可能也没有想到,尽管儿子对自己厌烦至极,但却又像极了自己,还记得电影开头徐伊万前妻对他所说的那番话吗,简直就是神还原了后来徐伊万对他妈妈的控诉。

他的前妻说:

“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你难道还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地刻在了孩子的骨子里,血液中,厌恶着、抗拒着并沿袭着。

当然,作为一部贺岁档电影,需要有一个正能量的结局,要让人看到希望嘛,对生活和婚姻还是要充满信心的。

所以在《囧妈》的结尾,徐伊万终于领悟到了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

他在给前妻的信中说到:

“这趟俄罗斯之行,是我从读大学离开家,二十多年以来跟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像我对你一样。

这六天的旅行让我明白: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

是啊,爱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

但是,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接纳和尊重。

而要做到理解,就要先去了解。

就像是面对青少年,首先我们就需要去了解他们。

在一个由研究人员、心理学家、科学家,以及一大群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