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警惕尿路结石的早期信号,掌握这些方法让结
TUhjnbcbe - 2025/5/11 16:31:00
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5620.html

尿路结石,这一泌尿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男性中显著高于女性,大约为3∶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十年来,我国上尿路(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不同部位的尿路结石,其特性及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结石的发病部位可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其中上尿路结石主要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而下尿路结石则主要指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此外,结石的成分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尿酸(尿酸盐)、胱氨酸及黄嘌呤结石,且多数结石是混合成分。

关于尿路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人体代谢及感染因素密切相关。尿中盐类超饱和、缺乏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核基质的存在,都是导致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

.流行病学因素

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多种流行病学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包括气候、饮食、职业、饮水及药物使用等,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结石的发生与发展。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分与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条件,以及个体的代谢和遗传特征,都是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流行病学因素。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在20至50岁的年龄段最高,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35岁,而女性则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0岁和55岁。饮食中动物蛋白和精制糖的摄入增加,同时纤维素的摄入减少,都会增加上尿路结石的风险。另一方面,大量补充水分可以稀释尿液,从而减少尿中晶体的形成,降低结石风险。此外,高温环境和活动量的减少也可能对结石的形成产生影响,但职业和气候等因素并非单独起作用。

2.尿液因素

()结石形成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结石形成物质的排出量增加,是导致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病症,都会导致尿钙排出量增加。同时,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以及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也会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此外,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多,可引发高草酸尿症,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2)尿液酸碱度与尿量当尿液酸度降低,pH值上升时,尿量减少会导致盐类和有机物质浓度升高。(3)晶体形成抑制物质减少尿中存在的一些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其含量减少也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3.解剖结构异常

尿路梗阻会使得晶体或基质在引流不畅的区域沉积,进而导致尿液滞留并继发尿路感染,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结石的形成。

4.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尿路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草酸钙结石的原因尚不明确,但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的形成与感染和梗阻密切相关。此外,尿酸结石的形成与痛风等疾病有关,而胱氨酸结石则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尿中胱氨酸排出量过多所致。

5.尿道结石的症状有哪些?

尿道结石的临床表现因结石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者可能无症状,而重者则可能突然发病,表现出剧烈的腰痛,疼痛可能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可能放射至髂窝、会阴及阴囊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脓尿,以及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伤。

上尿路结石通常以腰痛为主要症状,有时还伴有肾绞痛。而下尿路结石则常表现为排尿不适症状,如排尿困难、中断、分叉等。在合并感染时,患者可能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和血尿等症状。

6.如何预防尿路结石?增加液体摄入,每日尿液排出量应达到约.4公升。合理控制钙的摄取,避免过量,但并非完全禁止。服用胃药时需注意,某些品牌可能含钙量较高,若患有钙结石,应选择低钙品牌。减少摄入过多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茶。服用镁和维生素B6可以显著降低结石复发的几率,达到90%。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也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再次出现。这些食物包括胡萝卜、绿花椰菜、洋香瓜、番瓜和牛肝。但请注意,高剂量的维生素A可能有毒,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保持适度的运动,以防止钙质在血液中沉积。减少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来自肉类、干酪、鱼和鸡的蛋白质。降低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各种高盐食物。限制维生素C的摄入量,特别是对于草酸钙结石患者而言。避免过量服用维生素D。如果曾患结石且之后出现剧烈疼痛或尿液带血,应立即就医。患者应了解自身结石的类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尿路结石的早期信号,掌握这些方法让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