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疏调节气谈小寒
TUhjnbcbe - 2024/12/15 16:55:00
28:10

大家好,朋友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又和大家再次相遇。我是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的成员,是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的学术继承人,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叫田春洪。今天我和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小寒养生。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交流,第一个方面我们会说什么是小寒节气;第二个方面我们会谈谈小寒节气有些什么特点,比如气候、物候有哪些变化;第三个方面我们会具体的谈一谈小寒节气里如何养生,比如在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如何调整;在第四个方面我们会为大家推荐一款有助于小寒节气养生的菜品。那么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小寒节气。

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还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此时斗指癸,太阳黄经达°。小寒节气一般于每年公历1月5至7日交节。因此可以说小寒既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在小寒期间,由于冷气累计的很久而显得异常寒冷,但是小寒的冷其实还并没有到极点。

那么小寒期间的特点有哪些呢?在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由于冷空气频繁的南下,气温会持续降低,到了小寒、大寒之际其温度会处于一年中最低的时期。民谚有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诗人左河水在他的《小寒》中写道:“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在天气的变化方面,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小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因此天气寒冷,人们常把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叫做“数九寒天”。那么由于中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小寒和大寒里谁最寒冷也有所不同。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在物候的变化方面,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由于此时阳气已有所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同时在北方能见到喜鹊,它们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这就是物候的一些变化。

那么我们在小寒时期应该如何养生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拆,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讲的是,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皮肤汗腺孔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在起居养生方面,首先我们要早睡晚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因此早睡晚起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其次我们还要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以免伤阳。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因为头颈部接近心脏,其血流量大,因此向外发散热量也较多。测试表明,处于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4℃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3/5;环境气温为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3/4。对于背部来说,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对于手、脚来说,它们远离心脏,血液的供应会较少,而且由于手脚表面脂肪很薄,因此是皮温最低的部位。所以为了保护头、颈、背、手脚部位的温度,小寒时节最好戴上帽子、手套,扎上围巾等。

另外,很多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衣服的保暖性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当衣服与身体紧贴,空气层厚度为零时,衣服的保暖性最低。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逐渐增大。但是,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mm时,空气对流增大,热量散发也增多,保暖性反而会下降。况且穿得过厚会使行动不便,这样会妨碍身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小寒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在饮食养生方面,饮食上要以“补”为主。进入小寒节气后便进入数九寒天,因此饮食上要以“补”为主。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这个“补”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虚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寒节气时注意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基于此,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本草经集注》中说,羊肉入脾、胃、肾经,其性味甘热,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主脾胃虚寒、食少反胃、泻痢、肾阳不足、气血亏虚、虚劳羸瘦、腰膝酸软、阳痿、寒疝、产后虚羸少气、缺乳等。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除了多吃羊肉以外,还可多食用党参、黄芪、何首乌、当归等补气补血、滋补肝肾的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款补肾的经典药膳。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30g,生姜30g,羊肉g组成。做法是:将当归、生姜用清水洗净顺切成大片备用;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放入沸水锅内去掉血水,然后捞出晾凉备用;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然后把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然后改用小火炖1.5个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后盛出羊肉及肉汤即可食用,此药膳可温中、补血、散寒。

小寒节气的补肾还应注意时间。中医认为,中医养生不仅有季节区别,而且还有时辰区别。由于下午5时至7时是肾经当令,此时补肾可达到较佳效果。因此食用羊肉或其他药膳若选在晚餐时间,应能起到最佳的补肾效果。

在运动养生方面,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俗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因此我们要适当的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同时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此时血流变缓,肌肉粘滞性增高,会导致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集中在上午6至12点,此时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加之上午体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如果在此时进行运动,特别是运动量过大的情况,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由此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

在情志养生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尽量做到“恬淡虚无”的状态。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还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由于心主火、藏神,肾主水、藏精,只有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做到神清心宁。因此,在小寒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状态。如此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同时由于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懒得动弹。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可在阳光较好的时候出门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动静结合可使体健神旺,能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最后我们为大家推荐一款适合在小寒时节食用的养生菜品,它的名字叫香菇焖猪脚。

香菇焖猪脚

食材:猪脚,干香菇,姜,蒜,食用油,盐,生抽,老抽。

做法:将香菇用温水浸泡30分钟左右;将猪脚清洗干净,将姜切片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烧开,把猪脚里的血水煮出来,煮好后捞出清洗干净,沥干水分;把泡发好的香菇清洗干净,对半切开;大蒜去除蒜衣,保留一整个不要切碎;加热锅后下油,油热后放入大蒜和香菇,用小火翻炒出香味后加入猪脚改为中火翻炒,让有猪皮的一面贴着锅加热一下,使猪脚变得香糯;接着把炒过的猪脚和香菇转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翻拌均匀后用大火烧,水烧开后改小火慢炖1小时,最后大火收汁就可以起锅了。

这道菜品可补充营养、美容养颜、补气益肾,对小寒时节的养生和保健有一定的帮助,特此推荐给大家。

朋友们,今天关于小寒养生的问题我们就交流和学习到这里。欢迎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的节气养生节目。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疏调节气谈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