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灸的实际运用中,我们的古人把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称之为特定穴。其中,子午流注针法所应用的五输穴,就是常用的特定穴位之一。由于它们是经气出入、阴阳交会、气血交流之处所,因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明确提出:凡属五运六气升降失常而尚未发病者,皆可取五输穴预防之。可见五输穴在艾灸治病和保健方面的重要性。在研究灸法的时候,必然离不开研究经络,因为我们的穴位都是在经络上面的,要研究经络,不仅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十二经五输穴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更值得细究。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解说了肺经、肾经、胃经、脾经这4条经络各自的五输穴。为了让大家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五输穴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接着来聊一聊我们身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输穴。
关于五输穴,有位中医爱好者曾写过一首关于它们的诗,文采优雅、意境优美,小编摘取了其中关于膀胱经的一段描述,诗中已经罗列了所有膀胱经上的五输穴。诗文如下:雨暗空寂夜,风回忽至阴。淡云漠漠负娉婷。通骨不堪茕茕、泪飘零。扶头酒未醒,束骨梦难成。昆仑雪落覆白苹。休叹委中冰凝、少人行。
接下去,我们直接进入正题,足太阳膀胱经上五输穴究竟是哪5个?这5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和主要功效是什么?在上面的诗中,已经描述了这5个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输穴分别是:井穴至阴穴,荥穴足通谷,输穴是束骨穴,经穴是昆仑穴,合穴为委中穴。
膀胱经属于阳经,根据阳经五输穴的五行归属原则: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至阴穴五行属金,足通谷穴五行属水,束骨穴五行属木,昆仑穴五行属火,委中穴五行属土。接下来跟着掌门师兄一起来具体了解膀胱经上的这五个输穴吧。
一、膀胱经的井穴:至阴穴
根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的五行判断准则。膀胱经属水,金生水,因此至阴穴不仅是膀胱经的井穴,同时也是膀胱经的母穴,主要用于膀胱经的虚证(因为虚则补其母)。
至阴穴在古人的应用中,比较出名的是,可以治疗胎位不正。大家都知道,现代医学有各种影像,西医也有各种方法可以干预女人生孩子。一般来说,现在生孩子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实在有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剖腹产。而在古代的时候,也只有在生产时才发现胎位不正。
如果这个时候你说再去补气血已经是来不及了,可能孩子的已经开始要出来,但是胎位不正确实有很大的生孩子的风险,古代又没有剖腹的这个技术和设备,这个时候如果遇到高明的医生就会使用艾灸至阴穴的方式,意思是发出信号,让孩子在女人的肚子里扭转一下。虽说这种方法在生产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方法了。但是在很多医案里记载这种方法确实帮助了不少人。
二、膀胱经的荥穴:足通谷穴
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按照五行学说,肾和膀胱的五行都是属水。在膀胱经上也一样,有一个穴位跟这条经络本身的五行属性一致,它的五输穴当中就有一个穴位和它属性相同,这个穴位也叫本穴。膀胱经的本穴就是同样属水的足通谷穴。《针灸甲乙经》记载:身疼痛、善惊、互引鼻衄,通谷主之。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足通谷穴具有清热安神,清头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头重、目眩、鼻塞、颈项痛等。
三、膀胱经的输穴:束骨穴
根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的五行判断准则。膀胱经属水,水生木,因此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主要用于膀胱经的实证(因为实证多用泻法)输主“体重节痛”,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输穴“束骨”。束骨穴具有通经活络、清头明目、清热利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癫狂、头痛、目眩、项强,腰背及下肢后侧痛等。
四、膀胱经的经穴:昆仑穴
昆仑穴为五输穴之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火穴,太阳主表,故本穴具有疏散风热、清头目、开鼻窍之功,主治头痛、目眩、鼻出血等。
昆仑穴和承山穴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两者配合,可有效治疗腰背疼痛,尤其对劳累或运动过度造成的腰背酸痛有奇效。
五、膀胱经的合穴:委中穴
针灸的《四总穴歌》,恐怕是每一位中医和艾灸的爱好者和实践者都背过的口诀。口诀的内容如下: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其中所说的腰背委中求,这里说的委中指的就是委中穴。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不过在具体施灸时还有些讲究。
我们的腰背位置处于中焦,中间是督脉,督脉两边则是膀胱经,而委中穴同属膀胱经,与腰背同气相求,因此对于常见的腰部疼痛,艾灸或者针刺委中都很有用。但是如果腰部的疼痛点在两侧,带脉循行的位置,这个时候灸委中就不太管用了。因为不在一条经络上,这个时候,如果艾灸带脉的交会穴和胆经的足临泣,则又会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