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科植物草麻*、中麻*或木贼麻*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别名:草麻*,华麻*,拉丁文名:EphedrasinicaStapf,麻*科、麻*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有三种麻*属的植物:草麻*(Ephedrasinica)、木贼麻*(Ephedraequisetina)与中麻*(Ephedra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因为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
形态特征: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茎基部多分枝,丛生;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绿色小枝直立,粗糙,具细纵槽纹,节间长2~4厘米,径l~1.5毫米。叶膜质鞘状,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急尖。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为复穗状,长约14毫米,具总梗,苞片常4对,淡*绿色,蕊6~8,花丝合生;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顶或老枝叶腋,具短梗,有苞片4~5对,最上1对苞片内含有1雌花。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近球形,成浆果状,长6~8毫米,径5~6毫米。种子常2粒,包于红色肉质苞片内。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8月。
分布情况:兴安北部、岭东、岭西、科尔沁,兴安南部、燕山北部、呼一锡、高原、阴山、阴南丘陵、鄂尔多斯。我国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蒙古。
产地产量:产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产量极多。入药部分:草质茎(麻*)及根(麻*根)入中药。草质茎入蒙药。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割取绿色草质茎,除去杂质,晒干,切段备用;中药生用或密炙用(麻*千克,炼蜜10~15千克)。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切片备用。蒙药生用,或闷煅成炭用,或鲜品制膏。
药材鉴别:性状草质茎是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毫米,有的带少量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毫米;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碱,其次为伪麻*碱、去甲麻*碱、去甲伪麻*碱、甲基麻*碱、甲基伪麻*碱,以及微量的α—N一甲基麻*碱、d—N一甲基伪麻*碱、l一去甲基麻*碱、d一去甲基伪麻*碱、麻*次碱。
又含恶唑啉(Oxazoline)类生物碱、儿茶鞣质和挥发油(1一α一松油醇)及*酮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从挥发油中分离出2,3,5,6一四甲基吡嗪、1一α一萜品烯醇、β一萜品烯醇、萜品烯醇一4、桂叶烯、二氢葛缕醇、对孟烯一一醇一1、3、4一三甲基一环已烯一一醛一。
性味功能:中药麻*:味辛、微苦,性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根:味甘,性平。止汗。蒙药味苦、淡、涩,性钝、燥、轻、糙、寒。清肝,止血,破痞,消肿,愈伤,发汗。主治:中药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麻*根:治自汗,盗汗。蒙药治肝损伤,肝脾热,鼻衄,子宫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创伤出血,伤热,劳热,搏热,“协日”热,痞症,新久热。
用量用法:中药麻*1.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麻*根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细末扑身。蒙药多配方用;外用作药浴用。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考证:麻*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别录》谓:“麻*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陶弘景云:“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苏敬云:“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茎端开花,花小而*,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苏颂云:“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梢上有*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气,外皮红裹人,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以上记述的产地与现在麻*产地基本一致,所述植物形态极似草麻*。
药理作用;麻*中含有麻*碱和伪麻*碱等成分。麻*碱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对心脏亦有兴奋作用。其升压作用缓慢持久,收缩血管的作用温和持久。麻*碱对中枢有兴奋作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质下中枢,亦能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在麻醉药中*时有苏醒作用,可用于发作性睡病。麻*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持久的解痉作用,作用于虹膜辐状肌可使瞳孔扩大,也能使胃肠道肌肉松弛,抑制蠕动,兴奋离体子宫、膀胱扩约肌;麻*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麻*碱及总生物碱对正常及发热的猫均无发汗作用。伪麻*碱亦有升压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并较麻*碱有更强的利尿作用。麻*碱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其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一部分是由于促进介质释放的间接因素。麻*碱反复应用时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以完全消失。
发汗: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碱。②条件 温服、温热条件。③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①有效成分麻*碱、伪麻*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L-α-萜品烯醇。②机理:促进NA和Adr的释放。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促进PGE的释放。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抑制抗体产生。③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①有效成分:d-伪麻*碱。②作用:尿量增加。③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过敏:①有效成分:伪麻*碱、甲基麻*碱、麻*碱。②作用机理:抑制过敏递质释放;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镇咳、祛痰:①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20。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挥发油。
解热、抗菌、抗病*:①有效成分:挥发油。②抗菌:金*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③抗病*:流感病*。
鉴别:(1)本品横切面:草麻*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中麻*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木贼麻*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深*色;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本品细粉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浓氨试液3ml、乙醇10ml与乙醚20ml,放置24小时,加乙醚置水浴上加热回流4小时至生物碱提尽,将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容器用少量乙醚洗涤,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0.5mol/L盐酸溶液振摇提取5次(20ml、10ml、10ml、10ml、10ml),合并酸液,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使呈碱性,加氯化钠饱和,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20ml、10ml、10ml、10ml、10ml),合并乙醚液,用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3次,每次5ml,合并洗液,再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合并前后二次乙醚液,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30ml,振摇提取,静置使分层。分取酸液,乙醚液再用水提取3次,每次5ml,合并酸液与水液,置水浴上加热,除去微量乙醚,放冷,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每1ml的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3.mg的麻*碱(C10H15NO)。本品含生物碱以麻*碱(C10H15NO)计,不得少于0.80%。
中医经验:麻*的主要功用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生麻*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侯(痰*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麻*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而不腻”的经验。
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麻*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钱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之比约为3:1),以减少麻*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