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无法接受手术放化疗,这项技术给了她对抗
TUhjnbcbe - 2023/10/8 16:51:00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郑琪通讯员郭立文郑家平

边女士2年前患有宫颈癌,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还进行了放射治疗和化疗,不久前复查发现盆腔内复发。令人纠结的是,因为之前已经进行过根治性法放疗,无法再次实施放疗,她只能接受化疗,但几个化疗疗程下来,肿瘤却继续增大。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还能有治疗的一线生机吗?好在,医院介入科邵国良副院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也得益于医院最近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项新技术——3D打印个体化模板下粒子植入技术。

近距离“狙杀”肿瘤细胞

针对边女士的情况,邵国良教授和团队的郑家平主任医师、曾晖主治医师、郭立文博士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了碘粒子植入治疗的方案,得到边女士欣然的接受。

先来认识一下碘粒子,这是一种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照射距离短,植入到肿瘤组织中,在肿瘤内部进行放疗,肿瘤组织受到的辐射剂量高于常规外照射放疗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而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辐射剂量却很低。

通俗一点来说,碘粒子可以近距离“狙杀”肿瘤细胞,国内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医院也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展该技术的单位,已治疗了数千例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那边女士的治疗难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吗?问题没这么简单。

邵国良教授介绍,边女士盆腔内肿瘤复发灶的位置紧靠膀胱和直肠,周围有血管,要将放射性粒子精准地植入肿瘤灶内并合理地分布难度非常大。“放射性粒子只有米粒大小,要将几十颗甚至上百颗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并且要做到放射剂量合理分布并不容易。”

也就是说,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对剂量分布要求极为严格,需要术前严格的计划和设计,而术中精准实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穿刺布针、粒子植入操作

然而,传统治疗模式为术中徒手穿刺,全靠医生的“手感”和经验,很难能准确实现术前的计划,在剂量学上容易出现“冷点”或“热点”,导致肿瘤复发或放射性坏死且徒手操作时间长,增加患者CT射线量,也容易产生由于穿刺引起的并发症。

3D打印模板助力粒子精准植入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望解决粒子植入技术中遇到的难题。邵国良教授团队结合前期的病情,决定采用3D打印模板来为边女士实施该项治疗,经过与一家科技公司的联络,得到了公司的配合和无偿支持。

为此,邵国良教授为边女士定制了一块个性化的盆腔部位的3D模板,与她本人的盆腔部位一模一样。

邵国良教授解释,3D打印个体化模板是将每个患者术前定位时CT影像数据输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患者量身定制出与其解剖结构、穿刺进针路径相匹配的模板。术前精心设计靶区粒子剂量分布,术中按照设计好的每个针道的深度、角度及植入粒子的数目,避开血管、神经及脏器等进行精准的穿刺植入。3D模板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剂量控制得到了严格保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CT机房,邵国良教授团队在技师洪凤鸣的配合下,为边女士实施了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碘粒子植入术,前后仅化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手术。

术后验证的结果显示术前布针路线计划与手术实际操作完全相符,肿瘤处方剂量分布与术前制定的处方剂量分布接近一致,真正地实现了放射粒子的精准放疗。

“借助3D打印模板个体化技术为粒子植入精准近距离放疗提供了技术保障,尽可能让每个患者都能够接受到规范化的粒子植入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月13日接受采访当天下午,邵国良教授还采用3D打印模板为一位92岁的老年肺癌患者实施了碘粒子治疗。

据了解,邵国良是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医院作为主委单位,也会推进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粒子精准植入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全省的推广和规范。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法接受手术放化疗,这项技术给了她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