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分流手术是把脑室中的脑脊液通过分流管导入腹腔、胸腔、心房或膀胱等部位,由这些部位来处理过多的脑脊液,临床上以脑室-腹腔分流最为常用。脑脊液分流手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医院就可以手术。但影响分流手术成功的因素较多,首先必须保证分流系统畅通有效,分流管堵塞、感染、移位或包裹等都会影响分流效果。其次是分流压力的正确选择,选择分流压力应充分考虑脑脊液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纠正“失代偿”部分,避免矫枉过正。如果一味为了追求近期效果而采用过度分流,导致裂隙脑室,会削弱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营养、支持、保护作用,得不偿失,给患者带来痛苦。
患者是一位今年才九岁的小女孩,因脑积水之前已经历过九次手术,头部留有多根分流管,身上有十多处手术后的瘢痕。虽然如此,但一家三口仍然非常坚强乐观地面对,从未灰心放弃。为了给孩子治病,父母放弃了多年经营的生意,医院求医,历经了各种波折。
来院时头部多根引流管,导致颅内感染历经九次分流术反复感染
患儿出生后10个月大时,其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头围比其他同龄的孩子大,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确诊后做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后数月,患儿出现体温低热波动,体温在37.3-37.7℃之间徘徊,口服解热药后可好转。转诊于北京儿研所,考虑分流管腹腔端包裹感染,后续就诊于北大妇幼,进行了外置分流管腹腔端,脑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具体不详),感染症状好转后取出原分流管,再次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再次出现发热,可疑腹腔感染,于是取出分流管后再行脑室膀胱分流;这次分流术半年多后,再次出现积水症状,患儿出现呕吐、少动、饮食少的情况,于是再次就诊于北大妇幼,对侧脑室再次进行脑室膀胱分流,术后半个多月后再发前述积水症状,CT提示皮层塌陷,脑室缩窄并伴有硬膜下积液;医院,进行双额Y型阀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因分流管堵塞,调整为脑室膀胱分流。
术前腹腔一周多前,患儿再次发生头痛、呕吐等积水症状,医院检查,CT提示脑室扩张,腹部X片未见分流管,考虑管端脱落;于是到北大妇幼就诊,经尿道排除膀胱分流管,进行左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及分流泵清创取出的治疗,脓液涂片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球菌。
既往手术疤痕多次分流和反复感染令家长非常心痛和着急,孩子目前刚刚才满九岁,不知这样的折磨何时是个尽头,就在这时其他医生向他们推荐了肖庆主任,可以通过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积水,家长立刻通过网上诊室和肖主任取得了联系,于3月9日来我院看诊,门诊以“颅内感染”收入神外四科室。
入院不足一月康复出院
患儿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果提示外引流通畅,可引出*色液体,24h引流量ml;头颅CT提示:双侧颅脑可见引流管影,双侧室后下角及三室轻度扩张,桥前池及鞍上池扩大,左侧额叶及右侧顶叶多发片状低密度。
肖庆主任团队根据患者病史、头颅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体征明确诊断,目前颅内感染及多根分流管脑室端,需手术治疗,可行分流管脑室端拔除,同时神经内镜探查后再行脑室腹壁外引流,术中明确脑室内情况及有无出血,术后留置脑室腹壁外引流。
术后腹腔治疗方案拟定后,次日肖庆主任团队为患儿进行神经内镜检查+分流管去除+脑室腹壁外引流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中完整拔除四根分流管,术后CT未见新发出血,继续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术后12天,患儿病情平稳,关闭引流后复查头颅MRI显示脑室扩张程度无法满足内镜下鞍上池囊肿手术治疗,动态监测脑脊液变化,于一周后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中将分流阀置于左锁骨下,术后继续进行脑脊液抗感染、营养神经治疗。
术后脑室患儿恢复得非常顺利,术后六天就可以出院休养了,家长对于这样的结果喜出望外,将近一个月的治疗解决了九年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自从出生以医院打交道,但小患者依然乐观坚强,热爱生活,住院期间还在抓紧时间学习,写作业,不让自己落下功课,期待康复后可以去动物园看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