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从肾
TUhjnbcbe - 2023/8/26 18:56:00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祖国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颤证"、"颤振"、"振掉"、"内风"等范畴。《*帝内经》中“头重高摇之”“头倾视深”“背屈肩随”“转摇不能”“身之强也”等症状,与帕金森病的震颤、头部前倾、躯干俯屈、关节屈曲、运动迟缓等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古代医家多以“颤”“振”“震”“瘛”“拘”“痉”“挛”等命名此病症。

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本病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自此,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向规范化、客观化推进了一步。

目前,全世界约有万人罹患该病,60岁以上人群中有1%左右的人受到本病困扰,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重,预计到年,我国颤证患病人数将上升到万人。

因颤证多因素致病,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阻止病程进展,目前临床仍以药物替代疗法为主,但随着服药时间延长,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中医药辨治疾病的优势和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颤证病情进展,效果显著,优势突出。

河南中医院马云枝教授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治疗颤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颤证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出发,以脏腑论治、分期论治为治疗特色,临床效果显著且稳定持久。

颤证以肾虚为发病基础

《素问》曰:“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主藏精,肾精化作肾气,肾精、肾气的盛衰影响机体整个生命过程。人过半百则肾阴自衰,肾虚则精不上达,脑髓失养则脑失其用而发为颤证,故颤证多见于老年人。

《素问》:“肾生骨髓。”“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筋骨失于濡养,则出现身体颤颤而动的运动障碍症状。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肾者,作强之官……”。肾为执掌机体健壮之官,肾气盛则机体健壮,肾气虚则机体萎弱。肾气又分阴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充足,四肢百骸得以滋养,则活动灵敏;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则四肢肌肉拘挛僵直,肝风内动而成震颤。“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充足,温煦推动气血以养四肢,则身体健壮,动作灵活;肾阳不足,温煦推动无力,气血不能达于四末,筋脉失养则身体强直,行动迟缓,步态不稳,小碎步,步态拖拉。故人体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筋脉关节保持正常活动均有赖于肾之精气的滋养。

《素问·金匮真言论》:“肾……开窍于二阴”,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则无力推动大肠运化导致大便秘结;肾阴不足,阴不制阳,滋生虚热以灼伤津液,也可出现大便秘结。肾气不足,失于固摄,膀胱气化功能障碍,则见夜尿频多。大便秘结、夜尿频多均是颤证的常见伴随症状,可见肾虚为颤证之源,贯穿疾病全程。

临证分型论治

一、肾虚髓亏证

马云枝教授认为,年老体衰,五脏俱虚,肾虚髓亏,筋脉失养,是颤证发生的根本。《赤水玄珠》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随着人体年龄增长,各脏器功能逐渐衰弱,肾精亏虚为主要特征。这也是颤证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原因,与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中老年多发较为一致。颤证病机以“肾精失充,脑髓失养”为核心,这种肾虚-髓空-脑失所养-脑失其用由物质缺失发展到功能障碍的特点,与现代医学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变性、缺失、死亡导致多巴胺含量减少的发病机制不谋而合,马云枝教授以补肾填精治疗颤证临床多收到较好疗效。

肾虚髓亏证多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老年人群居多。多见肢体颤振,脚弱腿软,持物颤巍,动作迟缓;兼证可见头眩耳鸣,遇事善忘,甚则呆傻、愚笨,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量多,舌暗红,苔薄*腻,或光红无苔,脉细数。审其主症及兼证,马云枝教授提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本虚之象在疾病晚期尤为突出,且阴损及阳,极易出现阴阳两虚之征。治疗以益肾填精,补髓熄风为治则,方选地*饮子加减。若腰膝酸软、耳鸣如蝉等肾精亏虚为甚者,可加用鹿角胶、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补肾填髓。考虑到滋补类药物易导致脾胃失运而出现嗳气、纳呆、腹胀等不适,临证多加木香、陈皮、砂仁、香附以理气醒脾以和胃。

案例:患者,男,86岁,以肢体震颤、行动迟缓4年余,加重半年为主诉来诊。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基础病。

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摆动减少,转侧困难,双下肢酸沉无力,行走困难,伴身困乏力,腰膝酸软,夜睡不安、健忘及幻觉、耳鸣等,医院按帕金森病治疗,服用美多巴每天4次,每次半片,恩他卡朋片每天2次,每次1片,效果欠佳。

半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突然出现发作性头晕欲扑,伴一过性黑蒙。

来诊时,见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食少纳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小便频,大便干结,3-4天一行。舌质暗红,苔薄*,脉弦细。

马云枝教授察色按脉,辨证施治,指出目前中医诊断为颤证,证属肾虚髓亏证,治疗以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为原则,方选地*饮子加减:熟地*、麦冬、醋五味子、干石斛、酒苁蓉、盐巴戟天、石菖蒲、制远志、薄荷、麸炒枳实、姜厚朴、珍珠粉、全蝎、炙甘草,10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上方服用10付后,患者头晕稍好转,仍有行动迟缓,双下肢酸沉无力,伴身困乏力,食欲下降,睡眠改善,小便频,大便可。原方加入茯苓15g,陈皮12g,增强健脾利湿之功效。10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2次煎服。

按语:

马云枝教授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病以及病情演变过程指出,患者高龄男性,五脏俱虚,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肢体酸沉无力,行走困难,身困乏力,腰膝酸软,髓减脑消,健忘;肝阴不足,肾水亏虚则心火旺盛,扰动心神,故见夜睡不安及幻觉、耳鸣,源于患者年年高体虚,五脏具虚,尤以肝肾亏虚为甚,筋脉失养,阴亏日久则生风,故见肢体震颤。患者颤病、胸痹已久,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气血不能濡养全身,症见乏力,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患者久病心气受损,故见精神抑郁,结合舌脉,不难辩证。

治以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方选地*饮子加减。熟地*滋补肾阴,酒苁蓉、巴戟天温肾壮阳,为君药,麦冬、五味子、石斛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制火,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常用组合,是为佐药,薄荷辛凉,归肝、肺经,清热利咽,枳实、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珍珠粉平肝潜阳、安神定志,全蝎搜风通络、祛风止痉,炙甘草调和诸药。

二、肾虚血瘀证

《肾虚血瘀论》中有言“百虚皆以脏腑之虚为要……脏腑之虚……以肾虚为本”。又有“久病则瘀……瘀者血瘀也……脏腑虚弱……则瘀滞丛生……瘀滞成则怪病生”。

马云枝教授在多年临床诊察中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大都兼有不同程度的瘀血阻络之象,如面色晦黯,下颌、舌体、口唇等部位有固定纤颤,震颤部位有固定疼痛,舌黯紫,脉细涩。

张景岳所言:“五脏之伤,穷必极肾”。

《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元气乃肾中精气所化,为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气亏虚则元气虚衰,肾阳不足则血脉失于温煦,肾阴不足则脉道失于滋养,皆可引起血瘀。

颤证为慢性虚损类疾病,病程长,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因人过中年,脏腑功能日渐低下,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累及肾,进而影响精、津、血、气的化生和输布,瘀血渐生。故诸多因素均可累及肾,致瘀血蓄停,引动内风,上阻脑窍,痹壅脉络,发为颤证。

马云枝教授指出,颤证其本在肾,肾虚必兼血瘀,并提出瘀血乃内风之源,肾虚乃颤证之根的学术观点。

临证采用补肾活血法多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方选熄风定颤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

熄风定颤丸由醋龟板、醋鳖甲、制何首乌、天麻、盐炒杜仲、炒僵蚕、川芎等组成,重在补肾益精以固元气之本。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之经典方。

《医林改错》曰:“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全方由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凡血瘀引起的病症皆可选用。

若瘀血甚者,加全蝎、地龙、僵蚕,水蛭,因久病入络,寻常草木金石难以搜逐,佐以虫类药物以搜风、剔络、逐瘀。

案例:患者,女,45岁,年11月5号初诊。

3年前渐出现左上肢震颤,渐波及下肢和对侧肢体,走路缓慢,肢体沉重僵硬,转侧、弯腰、起床缓慢,持物不稳,吃饭、穿衣、洗漱、系扣时间延长,伴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入睡困难,少寐多梦,情绪不稳,胁肋胀痛。来诊时见患者神情焦虑,精神萎靡,面色晦黯,口唇紫黯,口淡不渴,舌体强硬从事纤颤,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马云枝教授查看病人后指出,中医诊断为颤证,证属肾精亏虚,血瘀生风证,治疗以益肾填精,逐瘀熄风,解郁宁神为原则。

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当归、柴胡、川芎、炒桃仁、红花、赤芍、川牛膝、天麻、牡蛎、郁金、合欢皮。

同时服用马云枝教授潜心研制的熄风定颤丸以补益肝肾,定颤熄风。

二诊:服用上方7付后患者急躁易怒、面色晦黯无光泽、舌质暗紫减轻,时感四肢困重,屈伸不利,动作迟缓,夜寐多梦,倦怠懒言。

守上方祛柴胡、郁金,天麻加量,另加僵蚕、全蝎,以加强化瘀开窍通络之效,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心情愉悦,利于延缓病情进展。

三诊:服药1周后患者情绪稳定,肢体活动较前灵活,睡眠及出汗减轻,长期门诊服药治疗。

按语:

患者中年女性,丧偶,病程3年余,因丈夫早年去世致使她身心备受打击,该年龄段本应肩负生活及家庭重担,因患颤证致膝下子女生活及学业无法照料,自身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尚需他人照顾,其心情焦虑,肢体筋脉拘挛,手足震颤、屈伸不利提示风气内动,扰及筋脉;两耳干涩、视物昏花表明精血亏虚,窍目失养;面色晦暗,口唇及舌边暗紫,肌肤暗淡失荣,渴不欲饮,脉沉细涩皆为血瘀内阻征象。

马云枝教授针对患者的病情提出,治疗上以“补益肝肾,化瘀熄风,解郁安神”为治则,选用血府逐瘀汤合熄风定颤丸,二者有补肾填髓,化瘀通络、养血安神之效。因病程日久,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多随证加水蛭、蜈蚣、僵蚕、全蝎等虫类药,以搜剔顽痰死血,荡涤络脉瘀滞。另外,应用辛燥之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应依据病情适时调整,避免耗伤正气。

专家名片

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者,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十届河南省*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

现主持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从事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痴呆、失眠、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