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北京某小学老师霸凌学生的新闻,也点开看了那段视频。那两个老师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重重地锤在胸口,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难以想象,一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子,怎样承受这种霸凌。
据报道,涉事教师已被停职,小女孩也得到了心理老师的安抚和辅导。
泰戈尔说,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当“教育”里没有爱,只有功利,只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和说教,这对一个孩子的一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女心理师》原著里的一个案例给了我们生动的启示。
咨询时清场的神秘人物
在这个案例里,来访者“苏三”是个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为了隐瞒真实身份,他要求来咨询的时候必须清场。
他原本化名“张三”,贺顿给弄岔劈了,说成了《苏三起解》里的苏三,他也借坡下驴,改叫苏三了。反正都是假名字,叫啥还不一样?
苏三的问题是发言恐惧症。他平时说话毫无问题,可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会紧张、面红耳赤、心脏狂跳、膀胱好像要炸裂,尽管排出的液体还不足以淹死一只蚂蚁……他会口吃、语无伦次、大失常态,无法施展原有的口才。
这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治家来说,却是一种智慧和才能上的残疾,还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所以他才会向贺顿求助。
一般心理咨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追溯童年。
“苏三”熟悉这套流程,却对它嗤之以鼻。他说自己从小家庭和睦、童年幸福,从小学到上班顺风顺水,没有任何需要追溯的理由。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成年人,苏三好像穿着厚厚的铠甲,很难让他打开心防。
童年的一场意外
后来,贺顿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让苏三谈起尘封的童年往事。
上小学的时候,苏三是那种品学兼优的学霸。
对于学渣来说,可能进步一两名就会得到表扬。
可是,对于一个长期霸榜的优等生来说,考第二名就意味着失败。所有人都会指责你骄傲了、退步了。
学霸的生活看上去光鲜亮丽、万众瞩目,其实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你的优秀、你的种种好的表现,都被视作理作当然,你不能有任何纰漏、出任何差错。否则,就会跌落神坛。
就在这样的心理重压下,发生了一件让苏三终生难忘的事。
有一次,外校的教导主任来苏三所在的小学观摩、学习。
大家都明白这种“观摩”是怎么回事。为了学校的荣誉,老师会拿出最得心应手的课,学生们也要有最精彩的课堂表现。
在课堂上,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是事先演练好的。老师每次提问,下面齐刷刷举起的小胳膊都像白桦林一般茂密。
一切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堂气氛欢快、热烈的课程就要结束时,这位教导主任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提出下节课要由自己来提问。
时间紧迫,来不及重新准备。课间休息时,老师向得意门生—苏三使眼色,让他跟自己走。
为了面授机宜,老师把他强拉进了女教师专用的女厕。
在那里,苏三看到了一个对小学生来说讳莫如深的秘密。正因为这个秘密,女教师和女学生用的厕所是分开的。
老师想到了可能会被问到的最难的问题,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三答案,让他把答案背下来。环境特殊,苏三很难集中注意力,他用了好几分钟才背完。
这时,上课铃响了,老师把他推出女厕,自己方便去了。他也想上厕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带着一个鼓胀的膀胱回到教室。
那节课快结束时,教导主任果然提了那个问题。苏三信心满满地举了手。
可是,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看到第一排的女生的头发上,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那鲜明的红色在他眼前泛滥起来,让他想起刚才在女厕看到的、那个不该看的秘密。
他一下子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再加上要强忍尿意,原先背好的答案被炸得粉碎,成了四处散落打捞不起的残片。即使老师在一旁强行“提示”,他也吭哧吭哧地回答不上来。
原本精心准备、表现完美的课堂,就这样拖上了令人失望的小尾巴,变成了一个笑话。这堂课对苏三来说,更成了一场噩梦。
老师没想到苏三这样“难当大任”,让自己丢了面子,事后用尖酸刻薄的话,连珠炮式地批评、数落他。
在苏三的记忆中,只看见老师两片猩红的嘴唇上下翻飞,具体说了些什么,却一句也记不清了……
从那以后,苏三就得了一种“怪病”。平时,他是一个侃侃而谈、记忆力和口才绝佳的天才。
一到公开场合,他就会突然失忆和失语,表现得极为狼狈,平时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他尤其不能看到红色。“红色”成了某种触发按钮,让他瞬间闪回当时的情境:心跳加速、紧张、焦虑,恐慌、羞耻感……头脑一片空白。
在正式场合,红色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他一到公开场合就会犯发言恐惧症的根源了。
老师肯定没想到,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所谓的“集体荣誉感”,而做的一件小事,会给一个人的人生留下这么重的阴影。
像苏三这样,从小一帆风顺、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会被羞辱、留下心理创伤。对于那些表现普通、甚至不尽如人意的孩子,情况就更不堪设想了。
贺顿针对苏三的心理问题,引导他进行矫治和脱敏训练。若干次咨询后,苏三逐渐打开心结,能够在公开场合流利地发言了。
真的是“屁大点事”吗?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小女孩被霸凌事件吧。
当时,班级正在举办迎新联欢会。一位小男生表演了诗朗诵—岳飞的《满江红》。可能声音有些大,表演略显浮夸,小女孩用手捂住耳朵,往旁边躲闪,还回头看。
正在后排录视频的老师,发现小女孩的举动影响了视频效果,恼羞成怒,用“讨厌”、“去滚”来辱骂小女孩,用手拖拽,要她站到后排去,站在道德的高地审判她,说:“你已经引起民愤了,你知道吗?”……
这段恰好被录了下来,又被老师“不小心”发到了家长群。小女孩的家长看到后,提出反对意见,据理力争。
这段视频被曝光后,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有些网友被勾起了痛苦的童年回忆,说自己也曾遭受过同样的霸凌。
还有网友说,这不是常态吗?有网友说,这两个老师没打人,没口吐芬芳,已经算好的了,自己遇到比这更过分的。
这时就要祭出迅哥儿的名言了:从来如此,便对么?
也有人认为,这是“屁大点事”,不值得舆论发酵成这个样子。
那么,苏三小时候的那场意外,也是“屁大点事”喽?可是,这件小事却几乎影响了苏三的一生,给他的大好前途蒙上阴影。
北京是首善之区,难以想象,竟然还有这样的老师,对一个刚上小学几个月的孩子进行霸凌。
孩子是白纸一张。一个才六岁的小女孩,能有什么坏心思,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值得被当面批斗?
这两位老师可能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她们觉得这是在对小女孩进行“教育”。
老师是“人类灵*的工程师”。这样的“教育”,不是在塑造,而是在摧毁一个人的灵*。
如果觉得小女孩捂耳朵的行为不太礼貌,可以善意地提醒她。侮辱和霸凌绝不是教育。
难以想象,如果不及时疏导,这件事会给这个小女孩,造成怎样的心理阴影。她可能会厌学、自卑、畏首畏尾……
那些围观、起哄的小学生,同样也是受害者。才六、七岁,他们就学会了怎样孤立、排挤一个同学。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老师被奉为圣人,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在家长群,家长普遍对老师毕恭毕敬,甚至有些“跪舔”。不被逼到最后角落,家长们是不会像这个小女孩的家长一样,奋起反抗的。
在低年级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终级大Boss般的存在。老师说的话,比圣旨还要灵验。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与之相称的德行,当得起家长和学生的这份尊崇。
作为家长,我们或许没有办法选择老师,但我们可以守好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家长要有担当、有作为。不能迷信、盲目崇拜老师,更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老师。
家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留意孩子上学后的情绪变化,有问题及时疏导。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站在一起,做ta坚实的后盾。
鲁迅先生说,儿童和国家之关系,十多年后,皆为成人,国之荣辱,有系于此。
他还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值得被温柔以待。只有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ta,ta才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人,才能担得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北京朝阳实验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