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从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方面看奇经八脉 [复制链接]

1#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没有十二正经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脉不同,故称为奇经八脉。

(一)督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女子胞为子宫,男子胞为精室)中,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风府,入络脑,上至巔顶,前下至鼻梁,经人中,止于上唇系带处。有分支属肾,连心。

2.基本功能

(1)总督一身之阳经: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因而与多条阳经相联系,故称之为“阳脉之海”。

(2)与生殖功能有关:督脉起于胞中,与心肾两脏相连,阳气充盛,故主司生殖功能,特别是男子的生殖功能.古人认为,督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本相互交通,“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混沌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十四经发挥》)。因而二经皆可主司人的生殖功能,陈士铎《石室秘录》曰:“然此二脉者,为胞胎之主脉》无则女子不受妊,男子难作强以射精。”

(3)与心、肾、脑、髄等有联系,故可能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

3.常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二)任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有分支,自胞中后行脊柱里面,与督脉相通,

2.基本功能

(1)总任一身之阴经: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气海,而足三阴经又上接手三阴经,并与阴维脉交会于廉泉、天突,故任脉与多条阴经相联系,称之为“阴脉之海”。

(2)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和妊娠有关,故王冰《素问次注》有“任主胞胎”之说;《难经集注二十八难》有“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之论。

3.常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三)冲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然后分三支向不同方向循行。

(1)下出会阴后,出于气街而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上经咽喉,环绕口唇,分行到两目眶下.

(2)从气街部分出,沿足少阴经下行至足底,有分支从内踝后分出,斜人足背,进人足大趾。

(3)从胞中分出,后行于脊柱里面,与督脉相通。

2.基本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前行胸腹,后行腰背,联络多条经脉,并与少阴经和阳明经有密切的联系,气血来源充足,故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2)与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生殖功能有关,故有“冲为血海”之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常见病候小腹部拘急而气逆。

(四)带脉

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脉,防止脉气下陷。

(2)维护胎儿,防止流产。

(3)主妇女带下。

3.常见病候腹满,腰部冷重如坐水中。

(五)阴阳跷脉

1.循行部位

(1)阴跷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属足少阴经的穴位)-内踝后-下肢内侧-前阴-腹-胸-缺盆-人迎穴前-鼻旁-目内眦(睛明穴,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阳跷脉会合)。

(2)阳跷脉:起于外踝下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外踝后-腹胸外侧-肩部-颈外侧-口角-目内眦(睛明穴,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会合)-发际-耳后(风池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会)。

2.基本功能

(1)主司肢节运动:阴阳跷脉分别从内外踝下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筋肉运动的作用,主要是使两腿内运动灵活跷捷。古人认为阴阳跷脉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之气的作用。

(2)主司眼睑开阖: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阖的作用。据《黄帝内经灵枢》所言,眼睑的开阖与阴阳跷脉的气血充盛有关:夜晚阴跷脉充盛,故人眼睑闽而寐;清早则阳跷脉充盛,故人的眼睑开而寤。说明人的眼睑开阖是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变化同步的。

3.常见病候阴跷脉病则见多寐、癃闭;阳跷脉病则见目痛从目内眦始,不眠。

(六)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1)阴维脉:起于内踝上的筑宾穴(足少阴经的穴位)-下肢内侧-腹部(与足太阴经同行)-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咽喉(廉泉、天突,与任脉相会)。

(2)阳维脉:起于外踝下的金门穴(足太阳经的穴位)-下肢外侧(与足少阳经同行)-躯干部后外侧-腋后-肩部-颈部-耳后-额部-头侧部-项后部(风府、哑门,与督脉相会)。

2.基本功能

阴维脉络诸阴,阳维脉络诸阳,即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阴维脉与阳维脉相互维系,对全身经脉的气血起溢蓄调节作用,但不参与环流。《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

3.常见病候阴维脉病则见心痛、忧郁;阳维脉病则见恶寒发热、腰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